最美校园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学校坐落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背靠棋盘山,紧邻冬雪湖,蒲河蜿蜒而过,校园周边湿地环绕、风光旖旎,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校园由国内著名的同济大学设计院担纲设计,校园设计融入了学校办学传统和医学特色,体现了现代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校园2012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按照“生态型、园林式、网络化”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园内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绿树红墙、湖光山色,是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大学校园,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为一万余名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校史馆和生命科学馆是镇园之宝,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校史馆展示了学校的红色文化历史,生命科学馆揭示了人类生命健康的奥秘,校史馆更是被评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广泛赞誉。
校史馆分为两个展区,一是历史部分:分4个部分——红都瑞金、圣地延安、东北办学、名城沈阳,展示了中国医科大学与我们党、共和国的历史相携相伴的历史进程;二是当代部分,展出今日中国医科大学、领袖亲切关怀及校友介绍等专题,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校史馆展陈具有博物馆性质,集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为一体,受到社会各界参观人士的好评。
生命科学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集教育、教学、科普、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生命科技活动中心和医学公共科普基地。馆内下设健康馆与创新馆。
健康馆以人体系统结构为主线,以大量制作精细、显示清晰的实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展示人体生命的美丽与奥妙。
创新馆引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body、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进行展示,引导人们尊重科学,敬畏生命。
一、美在设计:融入办学理念
校园总体规划大开大合,疏密有致,一张一弛。气势宏大而又细腻丰富,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三轴一心”构成校园活动骨架:“三轴”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到校园中心广场形成的主轴;“一心”是校园中心景观广场及景观湖面。
校园设计之美一是体现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相统一,创造怡人的环境、方便的内外交通、协调的功能区域,一切设计行为都为教育——这一校园主流行为有效地开展服务。
校园设计之美二是体现在将办学理念融汇其中,建筑外墙红色为主、白色相间,很好地诠释了“传承红医精神 培养白衣天使”的办学特色;从空中俯瞰校园,蜿蜒的水面如一条巨龙盘旋在高大宏伟的图书馆周围,正是象征医学蛇杖的抽象造型,很好地体现了医学特色;气势恢宏的红医广场、天使广场与高大宏伟的图书馆、文体馆凸显了医大人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强校的雄心壮志。
学校东南西北四个大门的设计非常有特点,东门正门左右两侧巨型浮雕展现办学历史,南门复刻和平校区正门,西门复刻延安办学时期校门,很好地传承了学校历史与文脉。
二、美在人文:展现办学特色
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环境育人的思想,通过雕塑、景观、名称、纪念石、纪念亭等景观设计传承红医精神、培养白衣天使。
每一栋楼、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有故事,让师生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浸润红医品格。
校园内共有毛泽东题词纪念石、朱德题词雕塑、邓小平题词纪念石、校训碑、李时珍雕像、白求恩雕像、感恩石、春晖亭等人文景观十余处,均为历届校友捐赠,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既密切了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系,又增进了在校生对学校的感情。
校园内楼宇道路的命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医学特色,如红医广场、天使广场、博仁楼、济众楼、长征路、瑞金路、延安路等,从名称这一细节中传递教育思想和理念。
学校开展了认养文化树活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杰出校友和国际友人来访时举行文化树认养仪式,以文化树为纽带,将校园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三、美在功能:服务教书育人
校园内部功能繁多,分区合理,如院系区、行政后勤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广场绿化区、水系生态区等。
生活区内书店、超市、电影院、咖啡厅、快递驿站、共享单车应有尽有,各个功能区域联系便利又相对独立,强调内外有别、动静相宜、流线简捷、方便易达。
校园东部为鸭绿江北街为通向市区的主干道,这一界面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特征及风貌,设置红医广场,充分展示学校形象。校园西部是整个校园最为安静的区域,学生生活区设在此处,并且有独立的后勤入口,避免人员流动交叉。
校园南部为礼仪入口,设置天使广场,形成除景观入口到图书馆主轴线外,又一气势恢宏的校区景观主轴。校园北部为景观水面核心区,与校外蒲河生态走廊一路之隔、浑然一体。
校园由内外两环构成,外环主干道可迅速畅达各功能区,内环步行景观廊道可漫步至各功能区,实现了人车分离、动静分区。
图书馆综合楼是校园内最重要的聚集场所,最具向心力,因此设置在校园中心部位,凸显其功能的重要性,成为我校乃至沈北新区的地标性建筑。三叶草造型的文体馆也是校园中的地标性建筑,在全国高校体育类场馆中独具特色,内含网球场、游泳馆,另有大型体育场可承接省级赛事。
公共教学区临近景观中心水面,视野开阔,灵动的水面与开放的空间相结合,更易激发师生的创造力,使“环境育人”的设计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校园内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和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条件。
四、美在生态: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在建设中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绿化特点是生态型、园林式,绿化覆盖率41%,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乔木2万株、灌木2.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各类根生花卉面积5.4万平方米。
栽有银杏、红枫、松树、桃树、李树等十几种原生树种,利用铺地、台阶、花坛、小品构成多功能、具有识别性的开放空间,通过树种、花种色彩与季节的搭配,形成四季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象。校园在景观园林中穿插建筑,将实体建筑设计蕴含于空间景观的系统之中,使建筑成为景观系统的一个有机分子。
校园建立了以水景为中心的景观,造就“曲水环绕、绿树成荫”“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系统。具有灵动循环的水体景观,水体与建筑有机统一,设有亲水平台,形成建筑环水、水绕建筑的景观,营造出雅致的校园氛围。
水体以宽阔的龙湖为中心,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水道曲折蜿蜒,亲水栈道紧贴水面。
湖边植物以梅树为主,梅雪争春,暗香疏影,寓意坚韧不屈的精神。
湖中荷花夏秋盛开,景色宜人。建筑和景观小品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建筑与周围环境要素相互协调。
建立了完善的水体循环自洁系统、卫生处理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了节能减排,采用太阳能辅助电锅炉系统提供洗浴热源;校园路灯和景观照明实现分区域、分时段控制,节约电能;供暖锅炉设置脱硫、除尘、脱硝设备,排放物满足环保要求,充分降低日后使用和维护成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中国医科大学校园设施先进、风景如画,既彰显人文之盛,又呈现自然之美,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强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