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红色记忆·党史中的校史(四)——战火中淬炼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4-10-08 16:41:06       点击数:


文字简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华北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至抗日前线。


1937年9月中旬,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打响,沉重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战斗是惨烈的,八路军伤亡600余人,为了救治这些伤员,卫生学校成立了八路军卫生部直属医院。整个学校迅速转型为战地救护机构,当时的校长王斌创造性地采用了传递转运伤员的办法,由教员担任医生,学员分担救护任务,在山间的崎岖小路中每隔二三十里设立一个转运站,接待伤员,急救治疗,依次转运,以最快的速度使伤员脱离危险区。


这时,学员们既是护理员、担架员,又是炊事员,同时还是抗日救国的宣传员。在转运途中,遇到敌机轰炸,他们就俯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员免受二次伤害。学校师生用身躯连接起了一条起自山西五台、终至黄河岸边大宁的“千里伤员转运线”,为伤员筑起传递希望的生命通道。王斌校长晚年专门赋诗,纪念并赞颂“千里伤员转运线”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1938年3月,学校迁至张村驿。学校师生一边建校,一边发动群众搞卫生运动,让原本卫生条件较差的张村驿旧貌换新颜,变成了陕北模范卫生区。在这里,学校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办学。边区政府从抗大、陕北公学和青年训练班动员了800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到学校学习,为学校迁至延安后的大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本集时间轴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更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至抗日前线。


1937年9月中旬,卫生学校成立了八路军卫生部直属医院,整个学校迅速转型为战地救护机构。


1938年3月,学校迁至张村驿,学校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