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红色记忆·党史中的校史(七)——永载史册的军医期

发布时间:2024-10-08 16:48:08       点击数:


应运而生的军医期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全国人民迅即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国医科大学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委托培养军医的任务,接纳60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学校将这些青年学生统一编为“军医期”。入学后,在沈阳进行了半年的短期培训,经军委卫生部和学校决定,迁往距前苏联边境仅40公里的北国小城——黑龙江北安。11月,学校成立北安医院,专门承担抗美援朝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工作。


永载史册的军医期


1956年,军医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时任沈阳军区政委、开国上将周桓代表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宣布授衔命令,向所有毕业生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尉官军衔,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具有正规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医。他们是积极响应祖国伟大号召,随时准备奔赴异国战场、舍生救国的特殊期别;他们是为粉碎美军的细菌战,积极开展反细菌战斗争的特殊期别;他们是无怨无悔为祖国和人民军队卫生事业服务终生的赤诚战士!


人才辈出的军医期


毕业后,他们毅然投身于祖国的边疆,坚守在雪域高原,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人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英勇牺牲在战场上。同时,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上,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奉献和责任。在人才济济的“军医期”学员当中,走出了五位院士,他们是吴天一、陈洪铎、王正国、李朝义、姚新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毛主席的光辉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