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设置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专家名师信息

吕捷

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4年在葡萄牙米尼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5-2015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神经科从事神经发育学研究,先后任博士后、讲师,曾发表SCI论文50余篇。2017年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解剖教研室主任。目前承担红医班人体形态与功能整合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唐氏综合征大脑皮层发育的细胞分子病理机制。


佟雷

致公党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生理学硕士;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近10篇,主持科研课题3项,作为副主编、编者参与《系统解剖学》等3部教材的编写。目前主要承担红医班、留学生等不同层次的解剖学教学工作。


金大成

副教授,朝鲜族,1989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科研至今。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解剖学教学第一线,承担了从七年制到普通本科以及成人教育等各层次系统解剖学和人体形态科学理论和实习教学,并参与了相关教材和习题集等的编写。工作期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赴日本深造。科研方向是中枢神经损伤变性和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教学认真效果好并努力把握医学前沿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刘欣

副教授,满族,1989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200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科研至今。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解剖学教学第一线,承担了从“5+3”和“红医班”到普通本科等各层次人体形态科学和系统解剖学理论和实习教学,并参与了相关教材和习题集等的编写。


王军

199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担任教师至今。2003年在日本国自治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起任副教授。承担人体形态科学、系统解剖学以及神经科学基础神经解剖学部分的教学,参加多部教材和教辅书的编写。


蓝妮

教授。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留校历任神经内分泌研究室助教、讲师,并于1999年获得生理学硕士学位。2002-2008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及省教育厅课题1项。目前承担留学生,红医班,5+3,及基础医学专业神经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生命早期负性环境对应激反应神经通路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潘锋

副教授,博士毕业。承担科研课题5项,获省级奖2项,发表文章10余篇。以副主编或编者参与编写多部教材及图谱。2006年-2018年担任辽宁省解剖学会秘书。在校期间主要从事留学生、“5+3”和“红医班”的人体形态学和局解认知课程的教学任务。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研究镁合金在骨外科的应用。


季丽莉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并于同年留在解剖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承担五年制等不同层次的解剖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PTSD恐惧记忆消退障碍的分子机制,承担科研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董鸿铭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80期日文班,博士学位。2003年开始在解剖教研室任教,现职称副教授。能够用中、日、英语进行解剖各层次专业教学。并且一直负责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人体解剖学》的在线运行工作。主持并参与省、校级教学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目前主要承担局解认知、口腔颌面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等不同类别的解剖学教学工作。


解大龙

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文临床医学系并留校在医大解剖学教研室担任助教;2006年获医大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学位,2013年博士毕业。博士学位。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解剖学教学第一线,参与了相关教材和习题集等的编写,并参与了慕课和国家精品课程的录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科研方向是膀胱癌的发生与治疗分子机制研究。


李丹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17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主持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rebral Cortex、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等发表多篇SCI论文。201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神经外科、Stark神经研究中心进行科研访学。科研方向为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多样性和分子异质性,靶向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目前承担留学生系统解剖学、中英联合学院人体解剖学以及“5+3”神经解剖学课程的教学。

张旭

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解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辽宁省血栓病医疗中心工作。2004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解剖教研室教学秘书、研究生秘书,现任辽宁省解剖学会秘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赵海花

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获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职。2013年获医大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教研室教学秘书、研究生秘书。曾参与省市级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目前主要承担人体形态科学、局解认知与人体解剖学的理论教学及指导学生参加绘图大赛等工作。


王鲁建

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在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担任教师。毕业至今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系统解剖学、人体形态学、神经科学基础等多门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李瑞

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英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在解剖教研室任教至今。2016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硕士学位。

刘囡

中共党员,讲师,博士。200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内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任解剖学教师,兼职辅导员。2009年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中文组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三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并被授予中国医科大学五四奖章。2014年调入基础医学院。一直负责辽宁省跨校修读课程《人体解剖学》的授课及运行工作。2018年以副主编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学数字课程》。2021年获博士学位。曾任教学秘书,现主要承担各层次解剖教学任务。

彭军波

讲师,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在临床医药学院承担教学与兼职辅导员工作,2013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14年底转入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至今,主要承担各层次系统解剖学、人体形态科学及局部解剖认知等课程的解剖教学任务。曾担任科室研究生秘书。目前博士在读。

高海

讲师,硕士,2004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在解剖教研室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科研至今。承担各层次系统解剖学、人体形态科学、断层解剖学理论和实习教学,并作为副主编多次参与《人体解剖学挂图》、《系统解剖学图谱》、《局部解剖学图谱》等相关图谱和习题集的编写。曾担任科室教学秘书。

张卓

博士,讲师,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2021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博士学位,同年留任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承担人体形态科学和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于Cerebral Cortex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科研方向为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及衰老中的转化调控和异质性研究。

秦琳

博士,副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日文班,于沈阳市妇婴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22年始进入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工作。研究方向为唐氏综合征胚胎期大脑皮层发育。

苗婷婷

中共党员,讲师。201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2022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同年留任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担任科室行政秘书。科研方向为寿命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

高超

博士,讲师。202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五年制人体形态科学实习和五年制、“5+3”及留学生局部解剖认知教学。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

张咪

中共党员,讲师。201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2023年获得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同年留任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肿瘤代谢与大分子相互作用。




下一篇: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专家名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