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
专题报道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实践基地特色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13 20:13:38       点击数:

11月6日,由医学人文学院、教务处、中国医科大学仁心医者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医学人文实践基地特色活动在学校综合楼1510会议室举行。医学人文学院院长王东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于宏教授、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瑛出席会议。会议邀请第一批授牌八个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代表参会并发言。会议由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邹长青教授主持。


王东红指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八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客观需要。在强化医学人文理论教育基础上,也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各基地以“认知—认同—践行”为路径,帮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践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愈加绽放澎湃活力。


王东红表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特色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挖掘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在医学生医学人文认同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便在全校乃至全国推广,目的是培养具有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会上,第一批授牌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从各自基地的特色出发进行了经验分享。


校史馆黄静结合基地概况从开展校史教育、弘扬红医精神、发挥平台优势三个方面介绍校史馆打造医学人文育人模式情况。生命科学馆孟晓娜具体介绍了基地内人文活动的实施方案,包括医学人文周、缅怀无语良师、全国科技活动周、医学科普教育等活动。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审查基地高凌婕分享了基地通过伦理审查会议,开展本科生的伦理培训试点工作,加强研究生和住院规培生的伦理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开展医学伦理知识宣教为医学生答疑解惑。皮肤科博物馆高云秋介绍了皮肤科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展示了皮肤病学的发展历程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文故事,激发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思考,进一步推动医学和人文的融合。附属盛京医院宁养院崔檬从医学生教育长期化、临床实践体系化、社会宣传常规化、教育与培训专业化介绍了宁养疗护“盛京模式”的创建及发展,强调在医学人文实现路径中不断学习与交流、宣传与传播的重要意义。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沈北)张立新介绍了基地义诊、科普讲座、播放电影、组织医患间的联欢等活动。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探索医学人文实践、思政教育模式,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叙事医学实践基地董园园介绍了叙事医学基地的主要职能,组建“临床+人文”专业师资团队,通过开设叙事医学课程,覆盖临床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艺术健康实践基地罗红路从美育、德育和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坚持多要素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艺术学学科特色着力打造“美育+”育人模式,提升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于宏对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特色活动进行总结。于宏表示,本次活动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本身的特色和功能出发,促进了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助于对我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第一批挂牌的八大基地作为先行者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后续基地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我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需求,加以人文引导,实现“认知-认同-实践”三位一体的全覆盖,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


信息来源:医学人文学院